一、公司简介
麦瑞哲低碳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 2017 年,是一家专业从事碳计算以及碳资产管理的科技公司。公司以碳计算为主营业务,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联碳算盘”一站式碳计算核心技术。立足双碳领域,面向社会生产、国民经济生活的各个层面提供碳排放计算、减碳计算、碳汇计算以及碳金融计算工具以及碳资产分析与管理数字化系统平台。
公司业务涵盖:碳减排、碳转化、碳捕捉、碳封存技术研发,碳计算基础工具及方法学开发;温室气体排放控制技术研发;在线碳监测技术研发;工程技术研究和试验发展;节能减碳管理服务;低碳/零碳认证咨询等业务。
二、技术团队
公司经过多年的内部孵化,目前拥有一支专业化、年轻化的创新型技术队伍,包括研发、交付、实施、运维,经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已经形成完善的产品研发体系。公司与浙江大学、浙江大学滨江研究院、浙江理工大学、中央财经大学等高校进行深度产学研合作,致力于双碳前沿技术的研究及运用,为国家双碳事业添砖加瓦。
其中
1 、首席科学家 CTO
陈海南海归博士,中国计算机学会会员中国建筑学会会员,浙 江理工大学信息学院特聘副教授,香港城市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系博士,研究方向工程信息化、智能建造,机器人学习与人工智能。中山大学智能工程学院博士后,开展基于传感器与物联网技术对基础设施进行智能监测与建模成像的研究和基于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对建设工 程项目知识的数字表达与推理进行研究。
2 、公司双碳总顾问
葛坚老师,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物理分会副理事长,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博导,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常务副院长、党委书记,浙大绿色建筑与低碳城市国际研究中心主任,是国家绿色生态低碳城市与建筑领域的领军人物。
严展老师,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长三角分院副院长,中财绿指 (北京) 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严院长长期从事绿色金融研究,双碳技术与绿色金融融合,上市企业ESG报告研究,绿色金融系统性改革研究等。
3、核心研发团队
团队汇聚了人工智能、工程信息化、软件开发、建筑与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城市规划、工业能源等各专业高新技术人才, 形成以陈海南博士领衔6名研究生5名本科生组建核心研究团队。
三、合作单位
1、浙江大学——课题研究与关键技术研发合作
与浙大建工学院开展双碳领域课题研究合作,共同开展双碳领域的关键技术及集成应用、管理系统及检测平台的科研攻关。
2 、浙江理工大学——共建建筑领域双碳实验室工作站
与理工大联合建设浙江省建筑领域碳达峰碳中和联合实验室工作站,双碳实验室旨在促进建筑领域碳达峰相关研究成果信息共享、成果转化及碳中和关键技术研究,力争成为浙江省建筑领域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智库,打造建筑领域“双碳”技术“浙江样板”。
3、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与碳汇交易合作
与中财绿指 (北京) 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开展双碳领域的金融技术合作,包括绿色金融碳监管、碳汇数据管理和交易等。
4 、浙江大学滨江研究院——信息技术开发合作
浙江大学滨江研究院由浙江大学与杭州高新区 (滨江) 共同创办的新型研发机构。主要开展信息技术研发和高端医疗器械和智慧医疗等领域的技术研发,志在建设成为国产信创技术研发新高地、数字经济和生命健康科创新高地、信息和生命学科融合创新新高地。我司与浙大滨研院广泛开展软件开发技术合作,依托浙大滨研院强大的信息技术能力,助力双碳领域的信息系统开发建设。
5、浙江省建设投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项目转化合作
浙江省建设投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一家集投资、设计、建造、运维于一体的现代建筑服务全产业链企业集团,是整体上市的浙江省属大型国有企业,承担了国家省内外包括亚运场馆等诸多大型标志性建筑项目的建设与落地,通过战略合作,开展研发成果的项目转化与应用。
6 、中建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整合与项目转化合作
中建科技在能源信息平台系统开发和能源系统多能耦合产品研发方面有先进的技术积累,其优势产品与我司的碳计算工具、碳码平台具有一定耦合关系,双方开展整合作业,系统耦合与技术嵌入,以项目实施为依托开展技术转化项目落地。
四、技术产品——三大核心产品
1 、核心基础工具——碳计算软件、GEP计算系统
1)产品介绍
是基于二十四行业分类对企业碳足迹进行整体核算的工具,具有功能强大的碳计算公式编辑器,友好的可视化交互界面,支持复杂运算,输入或上传相关数据可一键生成碳排放报告,可核查数据来源凭证,使用者可核查所有客户企业碳排放信息,也授权可由客户企业或第三方机构填写数据进行碳排放计算,使用者亦可调阅权限内的企业碳排放报告。
2) 市场应用前景
控排企业碳核查——企业可通过碳计算工具快速接入各类系统数据源,亦支持手动填报和修改,自由进行多行业碳盘查计算、数据存证, 自助数据分析、方案对比。
非排放企业碳盘查——非控排企业基于自身生产和发展的考虑,摸清自身的碳排放水平,自助多维度分析,挖掘低碳潜力。
碳普惠项目管理——通过数据汇接各个碳普惠项目的在线/离线数据,随着碳普惠项目的进展计算阶段碳排放量。
碳排放监测——可快速接入企业或区域的现有在线监测平台作为数据源,进行碳排放计算式的编辑和自动计算,从而便捷升级为碳排放监测,响应国家双碳政策。
绿色金融碳监测——针对提升绿色金融信贷提供快速核查工具和持续监督工具。
上市公司企业 ESG报告——是上市公司企业 ESG 报告中碳排放 信息披露环节重要的应用工具。
一切与碳排放、碳减排、碳资产、碳汇等相关内容有关的企业、 监管、盘查、核查等工作都需要碳计算工具。
3) 进程与成就
目前碳计算工具已经完成第一轮验收,通过系统测试,并与中财绿金院、山西碳能资产等机构展开合作,开发嵌入绿色金融系统的行业碳计算工具,支撑金融系统企业ESG碳计算模块与碳监管系统。
2、核心管理系统——碳信息一码通系统
1)产品介绍
碳信息“一码通”系统 (简称“碳码”) ,是指对机构的静态与动态碳排数据进行自动采集、快速计算、分析上报、减碳评价、亮码展示、实时监测,提供碳信息披露报告,是一个实时碳信息动态的展示监控系统。
2)市场应用
建筑单元应用——可供建筑内各个公司企业对本建筑单元各分项碳排数据实时采集、分析等,实现精准管理。
单体建筑应用——可供业主或物业管理对单体建筑碳排数据实时采集,实现对单体建筑碳排超标预警。
建筑群体应用——可构建宏观建筑碳信息碳数据集,实现对社区、园区、区域建筑碳排放监管
3) 进程与成就
目前已完成代码开发,进入验证测试阶段,计划年底前完成在亚运会媒体村地块三期、杭州市奥体中心网球中心、亚运轮滑馆及训练馆配套服务用房、浙建大厦、海盐数字乡村乡村实验室和杭州市青少年宫等项目试点。
与浙江省建投集团、中建科技集团建立全方位合作关系,与建投集团联合开发浙建碳码--建筑碳盘查和碳监测工具,已经申报国家级、省级 (尖兵领雁) 、杭州市级重点课题。
3、核心交易平台——万绿筑林专业交易平台
1)产品介绍
在双碳驱动下,绿色和低碳建筑发展地位得到提升,万绿筑林平台建设遵旨是构建双碳行业的线上交易生态圈,万绿筑林是一个中介交易服务平台,核心提供行业交易信息,特别是服务体系建设,全面囊括生态系统的各个方面,建设线上服务超市;构建价格体系指数参考系统,敲动行业价格壁垒,透明化行业价格体系,建成行业指南针。
2)市场应用
双碳领域的咨询、模型与检测、信息软件、设备材料产品等生态系统服务及产品的线上交易;绿色金融,碳汇交易的线上中介;人才与知识的线上交流与交往;行业价格定价权的信息决策。
3) 进程与成就
万绿筑林1.0版本已运营上线,改版调整的2.0版本计划2022年10月份改版上线。
4、三者的生态系统关系
碳计算工具解决了基础计算问题,把双碳数据化、指标化;碳码系统突破双碳监管难题,把看不见摸不着的碳可视化、可管化;万绿筑林是一个变现平台,以建筑领域为出发点解决价值问题,把双碳价值化、交易化。三者之间相辅相成,形成生态系统闭环,系统化解决了双碳领域的难点和重点,为双碳事业的发展实施提供了路径方案。
5、技术成果
目前已获得7项软件著作权,正在申报软件著作权24项,申报发明专利2项,应用型专利3项。
6、双碳资历
目前已经通过国家自愿碳减排量和排放交易权注册,注册账户为:400000008125 ,为一般持有账户,完成交易账户开通,为未来 CCER碳交易打下基础。
五、课题支撑
1、课题一:浙江省尖兵领雁研发攻关计划项目——绿色低碳先进适宜技术与装备成果转化
1) 研究内容:
低碳/零碳建筑关键技术及建筑高精度碳监测与动态碳标签管理平台研究和规模化转化应用
2) 研究目标:
针对低碳/零碳建筑的适宜性关键技术集成应用方法、经济回收期及应用效果尚不清晰、实际工程应用规模普遍较小、建筑物化及运行阶段碳排放信息监测不全、公众对建筑碳信息缺乏认知途径等问题,基于本地区气候特征、经济性与集成应用效果,构建包含可再生能源利用、能源系统多能耦合优化、生物质资源化利用等技术的夏热冬冷地区零碳建筑/建筑群适宜性关键技术体系及集成应用方法;研发覆盖物化及运行碳信息的建筑全生命期碳足迹高精度监测技术,开发集可视化动态展示和数字化行为反馈一体的碳信息“一码通”建筑动态碳标签管理系统。
2、课题二:浙江省建设科研项目——浙建“碳码”系统关键技术研究及工程应用
1)研究内容:
面向单体建筑盘查碳足迹,研发基于建筑全生命周期的碳计算采集工具,研究建筑低碳建造零碳运行技术体系,研发建筑碳信息动态监测— 智能分析—方案支持一体化系统。
2)目标意义: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盘查建筑领域碳排放的基准线,建立绿色建材和施工工艺等数据库,整理并建立建筑碳排放评估的基础数据库与理论分析框架,并从不同类型单体建筑、建筑群至省域建筑等不同层面上,实现对建筑生命周期各环节碳排放的定量分析与计算。通过对建筑碳足迹的研究,对建筑物设置碳标签,在建筑投入运行后加入时间轴,建立建筑碳信息动态实时采集、计算、分析、监测、反馈系统,利用建筑碳排放预测方法采取有效的预控措施,结合建筑运行特性采用实测和统计方法动态掌控建筑领域碳排放信息。可供业主自知和碳技改实施,政府监管,金融机构介入使用。
3、课题三:杭州市碳达峰碳中和领域重大科研攻关项目——城乡建筑有机更新低碳化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1) 主要研究内容:
针对我国城乡建筑,开展有机更新低碳化转换或升级研究,建立建筑碳排放快速准确计算方法和信息数智监管平台,构建具有动态性和应用型等特征的数智管理系统,为城乡建筑有机更新提供低碳技术方案,并在典型建筑中进行示范应用。
2) 绩效目标:
建立6类 (包括单一模式2种:改、拆;混合模式4种:留+改、留+拆、改+拆、留+改+拆) 建筑群更新碳排放模型;开展不少于单体建筑、建筑群各3个典型示范项目。碳足迹信息库记录不少于5个城乡建筑有机更新全生命周期管控项目。单体建筑模型精细度不小于LOD400。碳排放计算层级不少于5级。
六、市场前景
1 、与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研究院签署双碳技术与金融合作协议,由绿金院在金融系统推动碳计算工具应用,年市场份额约5亿元人民币。
2 、与各省碳排放核查机构合作,提供全方位的碳计算工具及计算方法学,年市场份额约1亿元人民币。
3、从碳计算工具到GEP计算工具向政府、上市企业(ESG报告)提供碳排放数额速算、碳配额量速算、区域减碳量速算、生态价值快速核算等,未来市场份额应超10亿元人民币以上。
4 、建立全国最大的碳计算中心 (碳排放、减碳、碳汇) 和碳数据库,开发出各类基础性通用计算工具和分析工具,与绿色金融、碳交易机构形成紧密合作。
七、发展需求
本企业经过3年内部孵化,已初步形成人才、产品、资历、合作机构、试点项目、合约项目能力、市场前景等促使企业快速成长的重要元素,为了快速推进双碳事业发展,壮大行业产值,需要地方招商提供优惠的吸引条件,携手共创辉煌愿景,主要包括:
1 、政策环境——需要地方政府有坚定优越的双碳背景政策,好政策才能孵化好企业,要有走在政策前沿的魄力和动力。
2 、人才支撑——需要人才引进的优惠政策,在住房补贴等各个方面给予针对性补贴政策。
3 、研发运营场地——需要打造一个低碳/零碳的产业孵化空间,提供免费的低碳/零碳的生态办公空间作为研发运营场地,建立数据中心,同时也作为我司的研发试验体。
4、税务政策——需要实施优惠的税务政策。
5 、融资渠道——需要积极的提供多方位的融资渠道,支撑企业的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