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主页 > 行业资讯 > 省市动态 >

省发展改革委 省能源局关于印发《浙江省“十四五”新型电力系统试点建设方案》和《浙江省2022年新型电力系统试点项目计划》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2-04-26 23:47|栏目:省市动态 |浏览次数:
浙发改能源[2022]102号
各市发展改革委、能源局、各有关企业: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加快推动我省能源清洁低碳转型,积极探索新型电力系统实施路径,通过开展一批试点项目,在全国率先探索构建源网荷储一体化、多能互补等新型电力系统,进一步提升能源清洁利用水平和电力系统运行效率,省发展改革委、能源局研究制订《浙江省“十四五”新型电力系统试点建设方案》,并遴选出浙江省2022年新型电力系统试点项目计划。
附件:1.浙江省“十四五”新型电力系统试点建设方案
      2.浙江省2022年新型电力系统试点项目计划
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浙江省能源局
2022年4月19日
 
附件1
浙江省“十四五”新型电力系统试点建设方案
新型电力系统是以确保能源电力安全为基本前提,以新能源为供给主体,以坚强智能电网为枢纽平台,以源网荷储一体化与多能互补为支撑,以清洁低碳、安全可控、灵活高效、智能友好、开放互动为基本特征的电力系统。为加快推动能源清洁低碳转型,积极探索新型电力系统实施路径,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 国家能源局关于推进电力源网荷储-体化和多能互补发展的指导意见》(发改能源规[2021] 280号)和《浙江省电力发展“十四五”规划》(浙发改内[2022] 16 号),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遵循电力系统发展客观规律,将新型电力系统试点建设作为推动浙江新时期电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积极推进源网荷储一体化、多能互补、虚拟电厂、智慧电厂等关键示范,充分挖掘系统灵活性调节能力和需求侧资源,强化源网荷储各环节间协调互动,提升新能源消纳水平,促进能源行业转型升级,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提供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电力支撑。
基本原则
分类分批,突出特色。聚焦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中最紧迫最现实的问题需求,围绕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根据浙江资源禀赋实际,设定合理指标,分类分批开展试点示范,打造具有浙江特色的实施路径。
完善配套,强化协同。围绕试点项目,配套完善市场准入、调度运行、电网接入等机制,强化激励、加强协调、创新体制,鼓励多元主体共同参与试点建设,形成工作合力。
市场驱动,政策支持。持续深化电力市场化改革,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保障试点取得实效、逐步推广。
总体目标
“十四五”时期,重点实施100个左右新型电力系统试点项目,到2025年,率先在全国构建具有浙江特色的新型电力系统,在促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上取得一批标志性成果。新增新能源装机680万千瓦以上,新能源就地消纳60亿千瓦时左右,实现年节约标煤180万吨,减少CO2排放490万吨以上。
表1  新型电力系统试点主要指标
 
序号 类型 具体指标 目标(到2025年
1 源网荷储一体化
 
试点项目数 65个左右
2 成效指标 增加新能源开发利用,新增市(县)、园区内新能源就地消纳50亿千瓦时左右。
3 多能互补 试点项目数 15个左右
4 成效指标 显著推动不同类型能源间协调互补,新增新能源装机150万千瓦以上,新能源消纳10亿千瓦时左右。
5 虚拟电厂
 
试点项目数 10个左右
6 成效指标 显著提升最大可控负荷储备,具备日调峰能力20万千瓦以上。
7 智慧电厂 试点项目数 10个左右
8 成效指标 单个项目度电年节约标煤1.5g
9 电力产业发展 成效指标 培育形成省内千亿级光伏、储能产业集聚区。
二、分类试点
1.开展源网荷储体化试点。
(1)创建一批市(县)级源网荷储一体化试点。融合电源侧、电网侧、负荷侧、储能侧等多种资源,在重点城市建设坚强局部电网,保障地区清洁可靠用能,支撑高质量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
(2)创建一批园区级源网荷储一体化试点。在工业负荷大、新能源条件好的开发区、园区,支持分布式电源开发建设和就近接入消纳,调动负荷侧调节响应能力,开展绿色供电园区建设。在城市新区、综合体、社区(未来社区)、小微园区等,依托光伏发电、储能、氢能、充电基础设施等,开展分布式发电与电动汽车(用户储能)灵活互动。积极打造增量配电网等微电网系统,优先支持能源与交通、建筑等其他基础设施融合发展试点。
市(县)级试点新能源年消纳量需超过0.5亿千瓦时,新能源电量消纳占比不低于整体电量的20%;园区级试点新能源年消纳量需超过100万千瓦时。
2.开展多能互补试点。
(1)谋划一批风光储一体化试点。对于存量新能源项目,结合新能源特性、系统消纳空间,研究论证增加储能设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对于增量风光储一体化,优化配套储能规模,充分发挥配套储能调峰、调频作用,最小化风光储综合发电成本,提升竞争力。风光储一体化试点具备每年新能源电量消纳5亿千瓦时以上,不占用系统调峰能力。
(2)谋划一批风光水(储)一体化试点。针对存量水电项目,结合水电出力特性、新能源特性、系统消纳空间,论证实施优先利用水电调节性能消纳风光电力、因地制宜配建储能设施。
(3)谋划一批风光火(储)一体化试点。开展存量“风光水火储一体化”,增量“风光水火储一体化”,争取甘电入浙直流可再生能源电量比例达到50%以上,灵绍直流可再生能源电量比例达到30%左右。
(4)开展储热试点。将谷电或新能源以热能形式存储,以电能、热能方式供应。熔盐储热试点要求电-热转换过程采用绿色电力比例5%以上,实现对部分煤电锅炉替代,削峰填谷。
3.开展虚拟电厂试点。通过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5G通讯等技术应用,规模化聚合分布式电源、分散的用户负荷、充电设施和小型储能等资源,实现优化调配运行。虚拟电厂试点优先支持日削峰超2万千瓦的项目。
4.开展智慧电厂试点。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推进火电机组节能提效、超低排放升级改造,实现发电全过程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迭代升级。智慧电厂试点优先支持节约1.5克标煤/千瓦时以上、智能系统自主可控率超80%的项目。
三、配套机制
5.优化电网调度。持续提升电力系统电压、频率调节支撑能力,完善多种能源联合调度机制。推进配电网由单一电能分配网络向系统配置源网荷储资源综合性平台升级,提高发、输、变、配、用各环节运行效率。纳入新型电力系统试点项目的应优先接入、优先调度、优先消纳。
6.建立市场机制。统筹推进电力中长期、现货和辅助等市场化机制建设,引导支持电源、电力用户、储能、虚拟电厂等通过参与电力市场,实现试点项目全生命周期可持续运营。支持新能源发电主体与电力用户或售电公司等签订长期购售电协议,提高市场竞争力。鼓励电气热冷一体化,培育综合能源服务商、负荷聚合商等新型市场主体。
7.创新体制机制。试点分布式发电市场化交易,自发自用、余量上网,鼓励支持分布式发电(包括储能发电)、新能源发电等试点项目就近将电力销售给周边的电力用户。
8.规范技术标准。及时总结试点示范成效,分类制定适于推广、符合浙江特色的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导则和技术标准。加强数据资源开放共享,在确保能源数据信息安全的前提下,利用数字化平台开展监测评价。
四、产业发展
9.加强产业对接。积极组织省内光伏、储能、充电桩等设备制造企业与试点项目推介对接,带动关联产业链发展。强化共性技术集中攻关和商业模式创新,重点培育杭州、湖州等新型储能产业基地,杭州、温州、嘉兴、舟山等风电产业基地,嘉兴、温州等光伏产业基地,宁波等氢能产业基地。鼓励支持能源电力企业、装备制造企业和科研院所共同开展试点项目合作开发。
五、政策保障
10.加强统筹协调。加强新型电力系统试点与全省能源、电力、可再生能源、新型储能等发展规划衔接,结合系统实际需求,针对各类场景因地制宜开展试点。建立省市县三级联动的试点项目建设推进机制,省能源局会同各相关部门、属地发展改革部门和项目业主,理顺体制、加强协调,推动试点项目按目标要求进度实施。
11.强化要素保障。充分发挥大型能源企业竞争力和民营企业活力,鼓励先行先试,为建设新型电力系统创造良好的体制机制环境。强化对试点项目土地、能耗等要素保障,多方筹措试点项目建设资金,对接金融机构研究通过绿色金融等方式给予融资支持。通过竞争性申报评选,对成效较好的试点项目予以财政奖补支持。对工业企业、园区开展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建设的在省级绿色低碳工厂、园区创建和国家绿色工厂、园区推荐等方面,同等条件优先考虑。
12.做好试点管理。省能源局会同相关部门建立试点项目申报评价、核准备案、建设并网、调度运行、市场交易等全过程监管机制,规范开展项目论证、评估筛选、动态监测、后评估管理。对试点项目建成后的清洁能源生产消纳水平,节能减排效果等指标完成情况及时组织验收,总结试点经验,复制推广模式,加强舆论宣传,引导新型电力系统从试点示范逐步推广成熟。
 
 
 
附件2
浙江省2022年新型电力系统试点项目计划
一、源网荷储一体化示范项目(24个)
序号 项目名称 所在地
(一)市(县)级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8个)
1 浙江省交投交通综合新能源风、光、荷、储一体化和多能(制加氢)互补2GW项目 全省范围
2 杭绍台铁路全线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 杭州、绍兴、台州
3 杭州和台州柔性低频输电示范工程 杭州、台州
4 温州文成西部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 温州文成县
5 嘉兴海宁尖山电力源网荷储一体化示范项目 嘉兴海宁市
6 绍兴镜湖多能耦合直流配电示范工程 绍兴越城区
7 “义磐棋”源网荷储一体化示范工程 金华义乌市、磐安县
8 丽水缙云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 丽水缙云县
(二)园区级源网荷储一体化示范项目(16个)
9 西子航空零碳智慧能源中心源网荷储一体化示范项目 杭州钱塘区
10 万向创新聚能城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 杭州萧山区
11 杭州萧山泛亚运零碳微电网示范工程 杭州萧山区
12 中广核新能源宁波东方电缆股份有限公司东部(北仑)基地·未来工厂智慧综合能源项目 宁波北仑区
13 宁波慈溪氢电耦合直流微网示范工程 宁波慈溪市
14 后海塘净零碳排物流枢纽示范区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 宁波镇海区
15 浙江隆鑫彩虹供电有限公司光储充项目 温州龙港区
16 安吉长虹车棚光储充一体化综合智慧能源项目 湖州安吉县
17 湖州长兴基于光储充一体化的新型乡村电力系统示范工程 湖州长兴县
18 “绿色低碳”中亚工贸园综合能源服务光储充项目 绍兴越城区
19 绍兴集成电路产业园源网荷储一体化示范项目 绍兴越城区
20 义乌国际商贸城综合楼智慧能源示范项目 金华义乌市
21 横店增量配电试点区域“源网荷储”一体化创新实践项目 金华东阳市
22 浙江华电上余65MWp农业林业光伏生态产业园配套光储充项目 衢州江山市
23 优能云多元应用分散式平台聚合(移动应急)源网荷储项目 台州新湾区
24 中广核新能源岱山蟹文化产业园智慧综合能源项目 舟山岱山县
二、多能互补示范项目(5个)
(一)风光储一体化示范项目(4个)
25 华能大陈岛多能互补综合能源岛集成示范基地项目 台州椒江区
26 临海市浙新能风光一体化项目 台州临海区
27 中广核嵊泗小洋山薄刀咀风光储多能互补示范项目 舟山嵊泗县
28 舟山鱼山岛风光氢储一体化示范项目 舟山岱山县
(二)储热示范项目(1个)
29 黄岩热电储热型储能电站示范项目 台州黄岩区
三、虚拟电厂项目(3个)
30 华能浙江虚拟电厂 杭州拱墅区
31 湖州南太湖“光储直柔云”示范项目 湖州吴兴区
32 面向电力市场环境的虚拟电厂聚合运营示范项目 嘉兴市本级
四、智慧电厂示范项目(3个)
33 浙江恒洋热电有限公司智慧电厂技术改造 嘉兴海盐区
34 浙能集团智能电厂示范项目 台州三门县
35 玉环电厂智慧电厂示范项目 台州玉环市
 
Copyright © 2020 浙江省节能协会 版权所有
地址:杭州市上城区市民街219号利有商务大厦-邮编310016 备案号:浙ICP备20023848号